海棠书屋 - 耽美小说 - 一代雄豪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5

分卷阅读25

    南北以来,众多北民南迁,百余年间中,南夏国内收复河山的呼声从未停止,然而南夏不是不敌北漠各族就是朝内纷乱,收复大业屡次不成。

十年前北晟逐渐统一,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备战,而后发兵攻打南夏,被南夏北征军遏制,到如今北晟和南夏逐渐陷入僵持。

南夏依然划江水而守,北晟驰骋长河内外。

当知道这时战争还是冷兵器砍杀为主时,元棠那个高兴啊,觉得开挂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召集工匠,又找周家借了炼丹师,兴冲冲要开始研制□□。

与炼丹师交流过想法,元棠才知道这时□□已经有了,炼丹师们都知道硫磺、硝石和木炭三者放在一起燃烧会起火,可能由于纯度的问题,只能达到燃烧的效果,这个方子只作为炼丹经验之一,还没有应用到其他地方。

□□和比例元棠知道,但是怎么提纯却不太清楚,隐约记得以前看过穿越写需要加热过滤,看了就忘。他只能将一些想法告诉工匠,请工匠研究试验。

暂时做不出会爆炸的□□,元棠换了个方向,让工匠制作易燃的弹丸,为增强燃烧效果和时间,工匠们尝试在□□中掺入油脂等易燃物,试验了几回,颇有些成果。

□□丸的威力比爆炸性□□差远了,而且利用起来也要看时机,元棠决定先造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他不会打仗,真到关键时候,多一分准备就多一分胜算。

元棠还想过,如果真能做出效果比较好的□□,也许可以把配方献给朝廷换取功勋封赏,这样好像比上阵杀敌立功容易些。

当然,前提是能研制出来。

练习骑射时元棠发现而时的骑兵和他所熟悉的骑兵也不太一样,大多是重甲骑兵,对阵时以成队冲击敌人兵阵为战法。

这种骑兵不如元棠印象上比较熟悉的那种轻骑灵活,他们战斗力很强劲,像行动的钢铁洪流滚滚而去,以质量和速度碾压步兵阵,马上兵器有长刀、弓箭和长朔,用得最多的是长朔。

元棠不解,问袁德:“如果骑兵都不披重甲,或者用轻甲,不是更快更灵活么?”

袁德凝眉思考,说:“不披甲衣如何能抵挡重弩和砍杀,况且若遇到敌人步车结阵,轻骑如何冲开去。轻骑倒是可以用作偷袭、扰阵、传信。”顿了顿又说:“义赤人倒是训练了一种兽王骑,给战马披皮甲或绸面铁帛甲,速度的确更快些,但是遇到重弩还是不敌。”

元棠对骑兵如何作战根本一窍不通,虽然有想法,但也是很空泛的,听袁德说,重甲骑兵在军中的作用显著,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战法。轻骑在战场发挥的作用不如重骑。

元棠空有零散的知识概念,缺乏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文不成武不就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想开一个挂,怎么就这么难呢!

尽管这样,元棠决定还是先让工坊做出一批马镫,至少让自家先用上双边马镫,没有马镫他根本不敢骑马,至于如何将轻骑利用到战术中,还得摸索。

转眼又到了年末,元棠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一年,终于完全适应这里的生活。秋风萧瑟时,他会想起琚城之战的惊险,想起从泽柔到霁飏的困顿,还有封淙和沈靖宣。

这一年元棠给封淙寄过几次信,都没有回音,写信给沈靖宣打听,沈靖宣说封淙被皇太后接到了京城后没有回上筠。

翻过年,京中向各州县下达诏令,命各地士族择子弟入京太学读书,以沐天恩,各州有一定名额定数,有封爵的人家必须择适龄子弟入京。

元棠的两个庶弟一个五岁,一个不满一岁,符合条件的只有他一个人。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了一些资料,把马镫的部分改了,要被自己蠢哭了。虽然不能考据,还是用我浅薄的知识尽量贴近常识吧

第16章进京

大夏自南分以来,常受被北方所侵,国内也几经动乱,太学时兴时废,这还是本朝皇帝登基后第一次下诏办学。

元棠尚居孝中,离服满还有一年多,按理是可以等孝满才去上学的,但是传到霁飏的诏令指明袁家必须派子弟入京,而此时居丧之制不定,有些家族恪守,有些家族崇尚老庄不遵此制。就是朝廷官员中有的形骸发达,还在孝中嫁娶宴客,受弹劾后,不过被□□发俸而已。

元棠去上学,也不是不可行。

接到诏令当日,周显沛将元棠叫回城中。

“现在朝中萧家势大,局势不明,你入京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周显沛对元棠入京城非常担忧。

元棠倒想得简单些,说:“是福不是祸,我进京念书,又不是要做官,萧家应该不会把我怎么样。倒两位弟弟都还小,三位姨娘料理宅邸还行,外面的事恐怕又得劳烦舅舅。”

周显沛说:“有舅舅在,家中你不用cao心。”

袁德忍不住道:“阿郎现在不用做官,以后迟早要做的。历来武家莫不重统兵之权,以出镇将兵为根本,阿郎留在霁飏寻军府缺职上任倒简单,若是进京,在萧家眼皮子底下,怕将来要出镇时被他们阻挠。”

武家没有兵权就失去了自身倚靠,久镇的武将都是不愿被召入京任职的,就脱离将士与权柄。

元棠还没有官职,从京里上任比从霁飏上任麻烦得多,萧家要是想整治元棠,可以在他做官的时候卡一道。

元棠心思活络,问周显沛:“如今京中果真没有人可以压制萧家?”

周显沛抚掌道:“找你来正是要说这事!萧家兄弟以外戚当政,深得陛下信任,出入禁中参掌机要,除了萧家兄弟外,陛下信任的其他人皆是寒门出身,势力不如萧家兄。”

“当年沈尚书离朝,推荐现在的尚书王嶒接任。王嶒亦为外戚,是王太后的亲哥哥,那时太后还在朝听证,王家也曾风光无限,这些年太后退居深宫,王家行事低调许多,但王尚书的一直稳坐尚书之位。早年支持沈尚书的人受萧家一派打压,如今还能在朝的,多是早投了王家。王沈两家乃通家之好,到如今关系亦和睦,你进京后若能有机会,尽量结交王家子弟。”

元棠在山庄也留心了解过一些朝局,便问:“所以现在朝中分两派,萧家一派,王家以及当年支持沈尚书的人是另一派?”

周显沛眼中颇有深意,说:“未曾分野明朗,但朝中官员以及外镇将领或多或少都有倾斜的一方。譬如征北都督府,桓王殿下受先帝之命镇上筠时正是太后辅佐先帝处理朝政,多年来殿下为陛下镇守上筠,却与王尚书关系密切。再如镇江水上游的征西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