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耽美小说 - 穿到古代的教书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9

分卷阅读39

    。官道原本只有不到一丈宽,如今却被拓宽到了二丈五六的样子,三四辆马车并行之余还能留出行人走动的空间。

    “东翁,这就是吕公所说的水泥?”

    “是,但方子大概和我当初给出来的有所不同了,那个方子铺铺城墙问题不大,但若铺成路,人踩马踏怕是不行的。”崔瑛解释道。

    “这可真是乘车若行舟,竟无丝毫震动!”叶知秋赞叹道。崔瑛嫌弃地看一眼只能装上五分满的茶汤,什么话也没说。

    踏上这条路,离六安城也就不远了。崔瑛干脆就揭起帘子仔细观察道路,不知道离开快一年的六安如今变成什么样了。

    可惜这个时代不是崔瑛曾经生活的那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期,那个时候,一个小城如果有拆迁改造之类的事情,一年之内就足以让一片地区变得面目全非。而现在的六安与崔瑛记忆里相比,好像就路上捡骡马粪的人从小孩变成了老人,像陈彭年当时看到的一边读书一边捡垃圾的小女孩儿一个也没看见。

    崔瑛意识到这点后,眉头不可察地皱了一皱,但考虑到此时应该是快到秋收的时节了,便也只记在心底,打算之后有空了再慢慢打听。

    顺着平坦地道路徐徐前进,一个多时辰之后,晚风带着青涩的花草香气飘来,便到了城前十里的长亭,县丞带着典史、主薄及县里的书吏就在长亭里候着。

    崔瑛一进了庐州境内,驿卒就按惯例通知六安县新县令到任的大概时间,县丞接到消息,估摸着今天崔瑛一行人能到,一大早就在长亭这里等着了。

    “说起来咱们这位小县令也是能耐人,”典史主管县里的缉捕事,以前是随当今打天下的,脾气最是直爽,“往前数三年,这就是个踩死都没响儿的流民小子,如今却得劳动我们在这里候他一天了。”

    “先应神童试又中进士的神童呢,据听说还在东宫住过挺长一阵子的,又整了些新鲜东西,听说挺得当今看重的。”主薄是前一科的明经,亲朋故旧不少都在汴梁,消息比较灵通。

    没滋没味地闲聊持续了许久之后,终于看到了崔瑛一行人。

    不论之前的话说得多酸,此时他们都得迎上前去行礼,而且好听的马屁话也非常多,丝毫看不见之前的不满之色。

    “下官等拜见明府。”县丞带头行礼道。

    “诸位请起。”崔瑛先下了马车回礼,又转身邀叶知秋下车,为自己未来的下属与自己的幕僚兼朝廷的邶国公作了一个互相的介绍。

    “原来是邶国公,久仰大名。”县丞与主薄他们互相看了一眼,对这位小县令更加恭敬起来了。

    一顿寒暄之后,眼见快到了要锁闭城门的时候,众人才走进城里,县中大户早得了消息在离县衙不远的一家正店为崔瑛设宴接风洗尘。

    特别是有几户当初串通了前主薄将薄田、碎田分给流民,自己得了整田好田的人家,此时更是殷勤地过分。

    “此前之事既往不咎,但往后本官治下,还需要各位乡绅多多出力啊。”崔瑛装出一副天真孩子硬装大人的样子将那几个大户糊弄过去,顺便在心底记下各人的态度。

    不耐烦应酬的叶知秋早就回去休息了,崔瑛吃了几口菜安抚一下手下这些曾经被他算学技能坑得不轻的人,也就辞席了。

    崔瑛原先的住处,早先雇佣的几个邻里已经将箱笼归置起来了。叶知秋虽然话不多,但指挥这些婆子汉子却绰绰有余,没处插脚的崔瑛被他哄去找一个不碍事的地方呆着,思来想去便去了临街的房子里,记得典史说过,他的小弟子张雷就是住在这里的。

    “先生,您回来了!”一年多没见,张雷依然是那样的天真可爱。

    “嗯,最近的学问长进很快哦,好好加油!”崔瑛鼓励了张雷几句后才问道:“以前县城外的路边不都是小孩会边读书边捡搭些垃圾的吗?如今怎么都成老人了?”

    “现在六安县可能就我一个小孩了。”张雷有些兴奋地说。

    “其他人呢?”

    “去帮人当帐房监工去了。”

    “怎么回事?”

    “就是柱子哥,他把您的水泥方子改了一下,制成能铺路的水泥了,如今县内主要地方都用这东西修路,很好用。”张雷解释道:“有些慈善人家想用这种水泥为家乡铺些路,但买成品运起来实在太麻烦了,还不如自家制料,但制这料需要好几样东西兑在一起,只能用帐房才能算出来,但能算帐的帐房先生哪家都是宝贝,怎么敢让他和苦力们天天在一起做事?”

    张雷得意地笑着说:“后来也不知道谁发现的,咱们六安十来岁的小孩个个都会算这个叫‘比例’的东西,便有人家雇了我们这边的孩子去帮着铺路,酬劳给得还不低,只要每天拨拨算盘珠子,看看秤砣,一天包两顿饭不说,一个月还给一贯误学钱。如今不但男孩子都出去帮忙了,便是女孩子只要能写会算的,都会被人请去帮忙算个帐什么的。大家都多挣了一大笔钱呢!”

    第28章 番外

    番外小草的新生活

    小草是个小丫头,家在六安城外两里地,她有个精明的村长爷爷,抠门到极致的奶奶,憨厚的爹爹、能干的娘亲和一个黑壮壮的哥哥。

    和村里的所有小丫头一样,自从会走她就要跟着娘亲忙里忙外,早上喂鸡,打猪草,闲下来还要学纺纱、织布。小丫一直非常乖,勤快、能干,不到八岁就能踩着凳子做饭,让她娘能在农忙时到地里去干活了。

    “大令也太乱来了,”小草的爷爷蹲在门槛上与其他人抱怨道:“竟然还要安置一些流民到咱们村里,那些没根基的人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各家把自家婆娘小子都看好了,以后出门记得挂锁。”

    “也不是没好处的,”小草他爹憨憨地笑道:“接收流民的村子不是也有赋税减免嘛,咱们少接几个人,换点赋税也是好的。”

    “那还是我去接人吧,指望你,怕不招了一堆混混来。”小草的爷爷翻了个白眼,站起来对着小草道:“丫头,烧碗饭给你叔伯大爷们吃。”

    “哎,爷爷。”小草放下手里的纱线,捡起斧子装做要劈柴的样子。

    “别别别,蒋老爷子,这接流民的事交给您,咱们家去家去,您看着点草儿,别叫斧头劈着脚了。”另一个中年人站起来,连声告辞。

    “那我就紧赶着进城,先挑先得。”

    “不耽误您时间了,您多费心。”

    将一波客人送走,老爷子转头冲小草儿笑道:“是个机灵丫头,多跟你娘学学纺纱织布的手艺,爷爷一定给你说个好人家。”

    小草儿转头看向墙角边摆得整整齐齐的柴火,勾了勾嘴角,垂下眼坐回到纺车旁边,将手中的一团乱麻慢慢纺成细细的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