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7
了,又开始“啊啊啊”地乱叫,小嘴撇着,可怜巴巴地看着贾数。 贾数突然开口:“夫君,你不觉得皮皮与你特别像吗?” 不仅仅是相貌,还有这委屈的小眼神儿。 林如海完全没有自觉,特别好奇地问她:“真的像我吗?” 因为贾数没有抱珠珠,她有些小脾气,倒不是哭或者闹腾,但就是闭着眼睛装睡,不想理人。 但等了一会儿,估计是气消了,也可能是白天睡太多她现在精力旺盛,根本睡不着,所以很快又张开了眼睛,然后就待在林母的怀里,眼珠骨碌碌地到处乱转。 林母干脆给她调整了下位置,让她面向贾数。 恰好这个时候听到了两人对话,插嘴道:“皮皮的嘴巴倒是挺像你,但眉眼可是与数儿更像。反倒是珠珠的眼睛更像你。” 皮皮见没人理他,再次安静下来。 林如海好奇地在两个孩子的脸上打转儿,片刻后有些迟疑地开口:“好像是的……” 孩子还太小,五官还没长开,他并不能分辨出来。 再者,他刚才认真回想过后,发现脑海中关于自己无关的记忆,全都模糊不清,更不用说将五官拆分,再来与两个孩子对比。 贾数笑他:“母亲都这样说了,难道还能骗你不成?” ☆、第 67 章 贾数自己其实分辨不出孩子的五官究竟更像谁, 但她与林如海相貌都很不错,孩子无论更像谁, 都不会丑。 既然不丑,她也没必要纠结孩子更像谁。 林如海倒是有些纠结好奇,毕竟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孩子, 长得和自己很像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但他自己又分辨出来,心里就难免记挂。 贾数忍不住觉得好笑:“夫君可认识一些丹青圣手?请他们给你画幅人像, 不就能让你比对与孩子是否相像了?” 她倒是会素描, 当初为了将自己的查探到的消息传给队友,她学过摩斯电码,学过音乐,学过一切能不引人怀疑地传递消息的技能,其中自然包括素描。 红楼世界里似乎也有了西洋玩意儿,想来京城定然有会油画的外国人在。 但古人大多不喜欢也看不上油画, 林如海一个读四书五经长大的, 想来对油画的接受程度不会太高,她也就没有开口。 林如海一听, 双眼亮了起来:“为夫明日便去找陈兄。” 贾数曾听林如海提起过这位姓陈的读书人,他很擅长丹青, 又尤其擅长工笔。 工笔写实, 想来林如海也知道写意画法并不能将一个人的五官精确地描绘出来。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等两个孩子都困得打瞌睡的时候,贾数二人才向林母告辞。 林母抱着珠珠, 有些舍不得。 但最后,她到底还是将孩子交给了林如海:“你可小心些,不许吵到珠珠。” 回到院子,贾数有些迟疑:“如海,你说,我们是不是该将两个孩子交给母亲带啊。” 虽然作为母亲,她十分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孩子,可每次看着林母明明很想将两个孩子留在身边养大,却因为不想让她母子分离,半句都提过,贾数心里也不是半点不在意。 林母毕竟是孩子的祖母,而且如今空闲得很,除了偶尔会出门到她的手帕交们家里坐会儿,每天都只能靠看书打发时间。 力都是相互的,林母为她考虑,她自然也想为林母做点什么。 之前一直在想该让林母做点什么事打发时间,却都被林母以“年纪大了,该享福了”的理由拒绝了,惹得贾数愈发愧疚。 而将孩子送到林母院子里养的念头,在她脑子里出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只是舍不得…… 林如海自己也舍不得,而且他从为人子的角度也能很清楚地告诉贾数:“两个孩子肯定不会愿意在母亲身边长大。” 贾数疑惑地看向他。 林如海叹气:“父亲是在我五岁时去世的,祖母长寿,在我三岁时方才登仙而去。而在这之前,我都是在祖母身边长大。” 虽然母亲不会像祖母那般不许两个孩子与若桑时常见面,可两个孩子若真的被母亲养在身边,就以若桑与母亲如今每天见面的次数,就能知道若桑与两个孩子能见多少次了。 而且若桑比母亲更忙,还不能跟母亲一样时常到若桑的院子里探望孩子。 贾数叹气:“可是母亲如今只有一个人,看着孤单得很。” 林如海原本没想到这点,但听贾数一说,立刻回想起这段时间自己与母亲的见面次数,又算了算母亲独自一人用膳的次数,心里顿时揪成了一团。 可是为了母亲,便为难贾数和孩子,他也实在做不到。 林如海有些难过:“若桑,你可有其他办法?” 贾数摊手:“母亲如今除了你,就只在乎两个孩子,你说除了将孩子抱到母亲屋里,我还能什么其他办法?” 林母如今五十多岁,以古代的标准来看,已经算得上高寿了—— 有些人年纪越大,控制欲越重,到了晚年只想抓住手边能抓住的一切,将自己的孩子生生逼得生活不顺;可有的人却越到晚年越豁达,对许多事情都不在意。 林母便是后一种人,如今除了林如海与两个孩子,她对其他事物真的没什么留恋。 “有没有什么折中的办法……” 林如海才吐出这句话,便听贾数惊喜开口:“对呀,可以折中嘛!” “嗯?” “你也知道,我白天忙着管家,管理林家产业,管理彩妆阁。”贾数笑了笑,“之前皇上说要与我们合作的春闱殿试,及乡试府试县试等试题集,不是因为走漏了消息,出书的消息被暂时压后了吗?我想着,以皇上的能耐,他应当已经解决了反对的朝臣,准许出书的消息定会很快传来。” 贾数怀孕七个多月的时候,都已经拟定了孩子八个月的时候,开始售卖试题集与刘正清大儒的关于举人考进士的教辅书,结果管理试卷的官员泄露了消息,惹得都已经印好准备出书的等试题集只得放弃售卖的打算。 那些试题集可是真正的科考试题,只要想科举的读书人,就算砸锅卖铁,都会买一套—— 古代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敝帚自珍,不光是匠人在这方面的问题很严重,就连读书也是。科举的试题集,以及其他人读书的经验,前者没有门路,就算富甲一方也没办法弄到手;后者非是亲传弟子或家人,也不可能有人告诉。 现在有了机会,谁不愿意买呢? 甚至于那些读书人买试题集的时候,绝对会将自己还未参加过的科考试题集全都买下。 以后总会用到的。 教辅书因为数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