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小说 - 七零妇产圣手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46

分卷阅读446

    等小吴,她直接抬高了嗓门:“倒,把碘伏直接倒上去。”

    等她慢吞吞的消毒完,肚子里头的孩子就彻底没救了。

    “静脉通路全部开放。”余秋说话又急又快。

    她甚至来不及将手术刀片接到手术刀上,更加不可能等麻醉师到位。

    她直接用血管钳夹起刀片,在来不及把任何麻醉的情况下,生剖了产妇的肚子。

    这听上去极为不可思议,但是在产科,来不及打麻醉或者来不及等麻醉起效,就生剖的情况并不罕见。

    余秋所在的省人医产科护士长,当年就是生剖。孩子下来情况不好,抢救的时候护士长,还急得直接在接生床上坐起了身,后来看到孩子能哭出来了,她才自己也哭了,疼的。

    那会儿大家都忙着顾孩子,麻醉师也没人从手术间跑过来,压根就没人给她打麻醉。

    抢救完孩子麻醉师才想起来要给她推药。

    只有当mama的女人才能忍受这种痛苦。

    可是这个大肚子的情况比当年的产科护士长更糟糕,她是横位,而且羊水在助产士做经荫道内倒转术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流干了。

    所有的产科医务人员都讨厌碰上横位,不仅是因为生不下来,还因为剖腹产也非常难做。

    宝宝横在肚子里头,即使子宮上下了切口,也还是一个很扁担出城门的问题,需要手术人员抓住宝宝的脚,将小家伙拽出来,这也是一个内倒转术。

    羊水都要流干了,宮腔内的环境无比艰涩,在没办法经过接口判断胎足在哪个方向的情况下,手术人员必须得凭借自己的手感,判断清楚宝宝的小手跟小脚,然后抓着脚,将孩子牵引出来。

    一旦胎足牵错成手,那可真是要命了。牵了宝宝的手,再塞回去很困难,一个是出口减小难以牵足,另外还会造成产伤。

    偏偏宝宝在母亲子宮里头已经窒息了,根本就不会留下充足的时间给手术医生慢慢寻找。

    更要命的是横位不常见,纵然是汇集众多疑难病例的省人医,也不是每一个产科大夫都亲手开过横位剖腹产,尤其是急诊手术。

    甚至有的二线班医生都没有正儿八经处理过横位,上台手术的时候只能看着一线班大夫初生牛犊不怕虎,跃跃欲试地勇敢尝试。

    余秋拼命让自己静下心来,判断宝宝大拇指跟四指的区别。这是在没有任何补助的条件下,她唯一能够做的事。

    麻醉医生跌跌撞撞地跑过来了。

    为了实现廖主任手术不出卫生院的要求,他刚去县医院接受了三个礼拜的麻醉培训,昨天晚上才回来的。这会儿倒成了救命稻草。

    余秋催促:“赶紧推麻药,把人立刻放倒。”

    麻醉医生慌慌张张,应声推了药。

    不知道是不是产房多了大夫,让产妇精神放松了些,余秋总觉得她绷紧的肚子松弛了点儿,刚好叫自己抓到了宝宝的脚。

    小秋大夫不敢耽误,赶紧抓着胎足将孩子带了出来。

    小家伙一出来,所有人就知道不好。

    他在母亲肚子里头闷的时间太久了,浑身青紫,一动不动的,半点儿活泛气都没有。

    余秋清理了口鼻中的黏液,拼命地拍打孩子的足底,旁边的助产士也帮忙刺激胎背。

    这要是开了个刀,小东西还是死了,那就太不得劲了。

    原本痛的死去活来都没有掉一滴眼泪的产妇,这会儿听说孩子下来不好,立刻哭了起来。

    她这一哭,可真是够呛,原本就没有做任何肠道准备的肠子直接往外头鼓。

    余秋一边大声喊小吴拿盐水大纱布盖住手术切口,一边厉声呵斥产妇:“不许哭,我们现在没空管你。”

    她直接给毫无反应的小家伙做起了心肺复苏。直到给孩子也用了肾上腺素后,小家伙终于有了反应,小胳膊小腿动弹了起来,还哭出了声音。

    余秋真想一屁股直接瘫在地上,然而她能做的事赶紧重新换手术衣再度上台,大肚子还没人管呢。

    这会儿唯一的优势在于麻醉药起效了,大肚子昏睡了过去。

    有了这么个重大利好的消息,汩汩往外头冒的血,都不算什么了。

    余秋按部就班地赶紧娩出胎盘,然后止血缝合子宮。其实抓着脐带娩出胎盘的时候,她无比怀念陈敏。

    小吴的临床意识实在太缺乏了,纵使她不会开刀,但是看了那么多台剖腹产之后,她也最起码应该知道一件事,孩子都出来了,子宮出血量明显多的时候,肯定是尽快想办法娩出胎盘啊,这样才好做下一步的止血处理措施。

    可惜小吴只会站在台上,傻乎乎地看着一切,完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余秋知道自己苛责了,缺乏临床经验又基本上不具备相应知识的赤脚医生,能够硬着头皮上台充当一助就已经够让对方战战兢兢的了。

    她叹了口气,感觉任重而道远。有太多农村基层医生必须得接受更多的培训,否则根本没有办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毕竟生病这种事情,不分高低贵贱,不是说有条件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人才会生急重症。没条件进大医院的人同样会等着救命。

    余秋又是按摩子宮,又是打缩宮素,又是用麦角新碱,折腾了半天,才好不容易将产妇的出血止住。

    等到缝完子宮下台,她只觉得头痛,非常担心这位产妇会发生严重的感染。

    因为摸着良心说,白子乡卫生院产房的条件距离手术间的标准,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况且产妇术中就发生了产后出血,产妇的抵抗力势必跟着下降。

    余秋虽然从开刀的时候就预防性的用了青霉素,但她还是心惊胆战。

    产褥感染也是产妇死亡的高发因素,尤其是在抗生素有限的70年代。

    她直接开了医嘱,要求密切观察产妇体温恶露情况,又直接给人连挂三天抗生素。

    只希望这个时代的病菌还没有身经百战,青霉素用上去,效果可以立竿见影。

    余秋脱了手术衣,出产房门去跟家属交代。虽然现在暂时是将母子俩的命抢回头了,但是后续情况怎么样,她没办法打包票,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到时候医生护士只能尽力而为。

    家属已经看过被抱出来的小二子,对于目前的情况很满意。

    至于以后怎么样?产妇的婆婆出奇的豁达:“哎呀,这个事情谁能打包票,就算是好好的娃娃,长到七八岁掉进河里头淹死的也有。现在能活下来就很好了。”

    她反过来安慰余秋,“大夫,你不要想那么多,我们在外头听得清清楚楚的。我们晓得你们尽力了。”

    余秋顿时囧得无以复加,这产房到底是什么隔音条件啊?居然可以让家属听到里头的声音。

    亏得